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是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 (Georg Simon Ohm) 於 1827 年發現的電路基本概念。
它提供了描述電壓、電流和電阻之間關係的數學方程。
公式說明
歐姆定律定義:「通過兩點之間的導體的電流與兩點之間的電壓成正比,與兩點之間的電阻成反比。」
V = I R
V :電壓(單位為伏特V)
I :電流(單位為安培A)
R :電阻(單位為歐姆 Ω)
R = V / I
I = V / R
歐姆定律的應用
歐姆定律在電氣工程和設計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了解歐姆定律對於設計或分析具有不同電流和電壓水平的電路至關重要。這一原理對於預測電子元件的行為以及設計有效的機制來控制和調節電力特別有用。
歐姆定律在電力傳輸系統、電動機、電源的設計以及收音機、電視和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開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歐姆定律還用於計算設備消耗的電能的功率或確定電路中的潛在安全隱患。
歐姆定律的侷限性
雖然歐姆定律是電氣工程的基本原理,但它也有一些侷限性。歐姆定律僅適用於電壓、電流和電阻之間呈現線性關係的設備或電路。諸如二極管和其他半導體之類的非線性元件可以表現出非線性電壓-電流關係,使得歐姆定律不適用。
歐姆定律也沒有考慮溫度等外部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電路中材料的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