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墨菲定律?那你有聽過派金森定律、彼得原理嗎?
如果還沒聽過請點此連結進入瞭解→「西方管理學三大定律」。
除了這三大定律外,還有其他六大定律,共稱「九大黃金定律」。
當你閱讀這九大定律,會發現這些定律都圍繞於生活中,這些定律所涵蓋的道理和思維,更是個人成功與企業發展的指標,而這些定律已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相信!若你認真閱讀及思考,絕對可以向上發展改變你的命運!
9大黃金定律
墨菲定律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指任何事情只要有發生的可能性,這件事情就一定會發生。
派金森定律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彼得原理
「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使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相反能幹的人才也可能因為不符組織的章程而反被踢出,最終留下的人都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冗員或負資產)。」
墨菲定律、派金森定律、彼得原理,更詳細內容請點此「西方管理學三大定律」
破窗效應
起源
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刊登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上。
假如一棟房屋的窗戶被打破,如果一段時間都沒人修復,可能就會有更多的窗戶被破壞,甚至會闖入屋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可能就會在那裡竊盜、佔領、定居或者縱火。
社會現象也可發現,假如有地方被丟了垃圾,不久後可能會堆積出更多的垃圾。
定義
「強調打擊輕微犯罪案件有助於減少更嚴重的犯罪案件,應該以零容忍的態度面對罪案。」
也暗指:「不良現象發生後,因馬上進行改善及處理,以避免事件惡化及擴大。」、「如果你已經養成了一個壞的習慣,要在這個壞習慣下一步擴張之前,努力改掉它。」
相關分享
不論是社會現象或是個人習慣,就算只是微小的危害或是不良,就如同破窗效應一樣,需要提早根治及杜絕,以免釀成更大的禍害。
書籍分享
破窗效應:失序世界的關鍵影響力
(1)如何以「零容忍」態度面對所有小問題。
(2)如何即時修正並補救問題,杜絕陰溝裡翻船的可能。
(3)如何恢復秩序,減少、剷除亂事根源。
破窗效應:你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人往往都有惰性,好習慣需要長時間累積,而破壞好習慣變成壞習慣只需要瞬間。藉由本書學習在壞習慣下一步擴張之前,努力度絕它。
優惠價
木桶定律
起源
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多塊木板所組成的木桶,它的價值在於其盛水量的多寡,而關鍵因素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又稱短板理論。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那~~與彼得原理的作者是? 沒錯,是同位作者。
定義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
說明一個團隊或是組織裡,決定戰鬥力不是能力最強、表現最好的人,而恰巧正是能力最弱、表現最差的人。吊車尾對於整個團隊起了限制和制約的作用,如同木桶一樣。
相關分享
也可能是時代不一樣,原本木桶定律似乎與現今的社會有矛盾,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在職場上應該發揮他的長處,而不是花時間去加強他的短處,有的人在A項目所花的時間是別人的一半,而在B項目花的時間卻是人家2倍甚至是3倍,那為何不把他放在A項目呢?好比說與其學了5項技能但都不精,不如1項技能成為達人的等級,這叫做專長,更是無人能取代的獨有技術。
所以又衍生出 新木桶理論(長板理論):「你要是把木桶傾斜一下,這時候決定盛水量的就不是短版,而是長板了。」
書籍分享
木桶定律
管理學上最重要定律,國家、企業、個人均衡發展的指南。
管理學中「均衡」發展的最重要定律!
木桶定律李伯大夢:4P與4C: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種能力出富翁
這本書創作的目的是達到心靈百萬富翁(Millionaire):擺脫貧窮,邁向富有的思維!
華盛頓合作定律
定義
「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類似三個和尚的寓言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說明人與人的合作不是簡單的人力相加,而是複雜得多。
假設平均一個人的能力值為1,而10個人的能力值不會簡單是相加等於10,或許可以說是加減乘除,可能加乘效應達到100,也可能成為一盤散沙變成0。
正確的管理應該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浪費,而非盲目地增加人力來提高效能。
相關分享
梨格曼的拉繩試驗很有趣,三個人的平均拉力比一個人的拉力來的低,而八個人的平均拉力又比三個人的平均拉力更低了,人多了反而偷懶現象更嚴重,現實社會中也是,就是有人會偷懶,濫竽充數。
書籍分享
三個和尚
隨書附:親子繪本輕鬆讀MP3 QR code。
手錶定律
起源
來自於寓言故事,森林裡生活一群猴子,原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有天有隻猴子”猛可”撿到一隻手錶,不久後搞懂了手錶的用途,並可以幫眾猴子規劃出確切的作息時間,”猛可”也成了猴中之王,可惜好景不長,有天又撿到了其他隻不同時間的手錶,但”猛可”不知道哪隻手錶的時間才是正確的,沒辦法告訴猴群們準確的時間,於是整個猴群的作息全亂,猛可也被趕了下台。
定義
「當一個人有一隻手錶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幾分,可當他同時擁有兩隻不同時間的手錶時,卻無法確定時間。」
說明「管理上只需要一個標準,若出現兩種標準,則人員會不知如何遵從。」
相關分享
路徑依賴
起源
最早是由Paul‧A‧David所提出證明,故事為打字機(按鍵同我們現在使用的鍵盤),可以看到最上方的英文字母由左至右分別是QWERTY,這款打字機在打字速度上並不是最快的,但因為已經牢牢佔據市場,使用者選擇打字機時還是選擇QWERTY。
定義
「一但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走出去。」
生活中也是,有時候明明有快一點、好一點的方法,但因為我們已經習慣原本的方法,而不想做出改變。
相關分享
80/20法則
起源
最早是由經濟學家柏拉圖(Vilfredo Pareto)所發現的概念,並於文章《政治經濟學》中說明了該現象,例如:義大利約20%的人口擁有80%的土地,再由Joseph M. Juran 所推論出的法則。
也稱柏拉圖法則、二八定律、最省力法則、關鍵法則。
定義
「20%的變因可以操縱80%的局面。」
也就是說最重要的發生在這20%,雖然剩餘的80%占了多數,但控制整個局勢卻是「關鍵的少數」。
像是影響生產時的良率可能有很多個因素,但真正影響的約占了20%的少數,我們利用些方法找出這關鍵少數,就能盡快解決問題,達成我們的目標。
相關分享
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應該著重在成效和價值較高的事情上,避免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上,才能達到高效能。
書籍分享
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
想要提高效率,投入更少,獲得更多,就應該把焦點放在值得重視的人事物上,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善用80/20法則,重新認識它的方法與威力。
其他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
2.MBA智庫百科
3.以上相關書籍
4.每日頭條